北京湿疹医院那里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89789.html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呼伦贝尔市在行动 《内蒙古日报》 (年09月14日第1版) 年8月盛夏,一场引人注目的评估成果发布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召开。 会上,中国森林资源绿色核算与国家级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估首席科学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兵公布了一项评估结果—— 年——年开展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绿色价值核算结果显示:以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亿元/年。 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首次以直观的货币形式呈现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生态产品的服务价值。 这个被称之为“生态GDP”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是核算呼伦贝尔市现有自然资源——绿水青山价值多少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所在!”王兵强调。 “这个评估结果不仅告诉呼伦贝尔人民,只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就能够保护好绿水青山,守住金山银山,守住草原儿女的幸福生活,更为呼伦贝尔市加强顶层设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好山好水’寻求更多价值实现途径,奠定科学基础。”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表示。 显然,这位和呼伦贝尔市有着多年不解之缘的生态科学家王兵的观点,与当地决策者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呼伦贝尔市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具吸引力的魅力也在生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坐标,重视和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竞争力,是呼伦贝尔市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呼伦贝尔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于立新签发了年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制度体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努力构建美丽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全力打好河湖管理攻坚战。 水的重要性对一个地区的生态和发展不言而喻。新年伊始,呼伦贝尔市发出这样的指令,无疑传递出继续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号。 呼伦贝尔市境内有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水系,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河流、多个湖泊,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9亿立方米,占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34%;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占全区总水资源量的56.39%。 呼伦贝尔市河流湖泊之众多,在自治区所占分量之重,从这组数据可见一斑。 更为重要的是,呼伦贝尔市丰富的水资源与森林、草原、湿地一起构成了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东北亚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东北乃至国家的重要自然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 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谆谆叮咛:“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7月16日,当记者来到海拉尔采访时,恰逢呼伦贝尔市正在召开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部署新一轮工作任务。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紧密结合呼伦贝尔实际,做好生态保护建设这一百年大计,全力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决心。 “我们深刻认识到,呼伦贝尔市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具吸引力的魅力也在生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坐标,重视和保护利用好生态环境这一竞争力,是呼伦贝尔市的必然选择。”于立新说。 事实上,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定不移地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倾尽全力“养山护水”,努力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对“草原之肾”呼伦湖的多方呵护。 自年11月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呼伦湖综合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呼伦贝尔市把全面推进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从年开始,呼伦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18项治理项目用两年的时间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了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综合治理二期工程1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13亿元。 采访中,我们来到“呼伦湖畔、猛犸草原”的扎赉诺尔区,这座拥有着10多万城镇人口的小城,百年矿业开采在它远古文明的躯体上留下累累伤痕。 站在扎区露天矿区边缘,映入眼帘的是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坑表面,覆盖着一片片绿油油的本土植物,散发着勃勃生机。 蒙草集团第三事业部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扎赉诺尔依湖而居、因湖得名。扎赉诺尔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呼伦湖综合治理项目之一。经过两年时间,矿山修复区实现覆绿面积万平方米,小型哺乳动物活动的身影时隐时现,一些大型鸟类也开始在此筑巢。百年矿区正在实现绿色“蝶变”,回归草原。 如今,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指标稳步向好,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改善,水域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 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仅仅是呼伦贝尔市生态文明建设激起的一朵浪花。 为了保护好这片“天赐”之地,呼伦贝尔市几十年始终如一。 用最严的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及评价办法,推行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划定了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7.82%的红线区域,面积达17.16万平方公里。 用最硬的措施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完成万亩人工种草、退牧还草万亩;坚持封山育林,实施天保工程.7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万亩;全市湿地保护网络已基本形成。 用最大的力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全市50台火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率达到%;8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56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用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河湖湿地保护治理工程: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条,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96个,建立了“四级”河湖长体系,近多名河湖长巡河巡湖实现常态化。 最严格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最务实的森林生态保护举措,最科学的河湖湿地保护治理工程,最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最下力气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呼伦贝尔市向外界释放出空前的吸引力,呼伦贝尔的美名飞扬全世界——先后荣获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坚定不移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要做到顺应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力,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成色”就会越来越足 眼下,正是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季节。 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牧民米吉格道尔吉家的多亩草场一眼望不到边,却没有一片网围栏的影子。 “网围栏都拆了,以前分割成蜘蛛网一样的草场,重新整合成一片,恢复了四季轮牧,现在一两个人就能放近千只羊。”米吉格道尔吉告诉记者,更大的好处是,实现了转场轮牧,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 去年6月,作为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芒来嘎查逐步拆除网围栏,整合了39万亩草场进行游牧,多头(只)牲畜,名牧民加入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了股东和社员。同时,还开启了“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集休闲畜牧业、现代牧区旅游、文化创意、非遗、低空飞行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融合的新业态。 今年8月,全区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呼伦贝尔市推出的这个“芒来模式”,为内蒙古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牧区蓝本。 克尔伦苏木党支部书记韩永利说,碎片化的草原整合了,牧民们开始以新型股份合作的方式走到一起,实现了生态畜牧业与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 呼伦贝尔草原无疑是迷人的,然而,这片草原之美还在于它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和后备战略资源,更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这些生态资源是呼伦贝尔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呼伦贝尔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走得快、走得远、走得好,走向“绿色小康”,是呼伦贝尔市决策者们深深思考的命题。 3年前,绰尔林业局完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第一笔林业碳汇交易,实现历史性突破。 截至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已先后有5笔碳汇生意成交,共计万元。虽然这个数目很小,却意味着我国最大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启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加速度”。 “谁能想到林子呼吸能卖钱?现在我们的林子也是寸土寸金啊。”林业退休干部王文语气中满是自豪。 更让呼伦贝尔人感到振奋的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让冷资源开始迸发出热效应。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呼伦贝尔市开启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 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紧紧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标准,加快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资源消耗低,副产品可循环利用,不破坏、不损坏环境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农牧业、绿色矿山、绿色制造业、绿色现代服务业。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导产业布局,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把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中国现代草牧业示范区、高寒草原生态实验室、草原产业孵化中心、中国草原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产业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草牧业发展的新模式。 积极争取设立生态产业基金扶持呼伦贝尔生态产业保护与发展,力求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考核机制创新。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构建总部经济、会议经济、高端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加工保税区、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数据经济等绿色新兴产业蓝图。 加强“地林”之间协同合作,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共同开发以旅游为主线,形成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经济林、碳汇等绿色产业的“1+N”全新转型思路。 这一切,正在为呼伦贝尔市“生态GDP”插上飞翔的翅膀。 如今,呼伦贝尔市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已悄然起步。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科技、临空产业、生物质发电等新兴产业开始破题,工业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基础和格局。 年12月12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在扎兰屯市成立,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同时挂牌运营。飞行学院的入驻填补了呼伦贝尔临空产业的空白,也是培育新兴产业、新业态,坚持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牙克石市凤凰山景区,有5个总面积万平方米湖面的人工湖,是开展汽车性能测试的天堂。封闭私密的环境、平整厚实的冰面,使牙克石成为科技部命名的国家级现代服务业汽车测试产业基地。 陈巴尔虎旗境内的汽车冬季试验试驾产业园区及汽车运动小镇项目,解决了陈旗冬季产业发展和旅游收入增长的难题,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 呼伦贝尔绿色食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年,秀水乡大米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芥花油之都”成功命名,全国奶业振兴工作推进会和奶业D20峰会成功承办,“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个,呼伦贝尔成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保护和建设好呼伦贝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坚定不移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要做到顺应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力,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成色’就会越来越足。”于立新表示。 7月22日,我们走进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个落户扎兰屯市已整整10个年头的全球最大谷氨酸生产企业,两年前,以其出色的清洁生产和转型升级示范作用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厂区内一方10平米左右的废水循环净化池中,一群一尺多长的各色大锦鲤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曳,看上去十分惬意。 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呼伦贝尔的底色越来越厚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好人民至上的理念,就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共享生态红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额尔古纳市区向北行驶40多公里,就进入到一片绵延不断的白桦林中。 漫步其间,洁白的树干与翠绿的叶片交相辉映,仿佛进入了一幅安静的俄罗斯油画中。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看着阳光透过树叶的光影,拿一筐苔藓去跟圣诞老人的“坐骑”驯鹿来个亲密接触。 “太美了!这才是所谓的诗情‘桦’意呢,真是不虚此行,我们冬天还会再来!”来自山东的张女士在孩子暑假期间,携全家人来到这里避暑,一路的美景令她格外兴奋。 从大草原到大森林,从观景到赏雪,从夏季旅游到四季旅游……呼伦贝尔完整的生态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美景随四季变换而五彩斑斓,“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让人流连忘返。 几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建设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盘活呼伦贝尔全域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冬季旅游常态化,夏季旅游精品化,逐步形成全时旅游、全域旅游的开放新局面。 注重顶层设计,从“一处美”到“处处美”:开展了全域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发展规划》《“三少”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规划》初步完成,启动呼伦贝尔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 打造精品特色,从“季节游”到“全时游”:积极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冰雪体验旅游、边境跨境旅游、文化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通过“冰雪+民俗”等冬季特色系列旅游产品,推动发展冰雪产业,让“冷资源”迸发“热效应”;积极挖掘整合各类节庆活动和民俗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倾力塑造文化旅游新品牌。 多个产业融合,从“单业态”到“全业态”:积极打造“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等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的培育力度,推出乡村生态游等精品旅游产品;释放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综合效能,打造城市旅游的“红色名片”。 据统计,呼伦贝尔市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3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4亿元。 以生态为底气,呼伦贝尔市的“旅游牌”打得越来越精彩,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全域大旅游正在变成呼伦贝尔的生动实践。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好人民至上的理念,就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一体规划、统筹协调、市场运营、开放发展,更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共享生态红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呼伦贝尔市委书记于立新在采访中表示。 额尔古纳河一路蜿蜒,在室韦这里流向俄罗斯之际,华丽地在右岸转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形成了一个三面环水、背靠莽莽大兴安岭的小岛——室韦农牧场奥洛契庄园坐落于此。 据介绍,奥洛契庄园是室韦农牧场全力打造的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定的“世界最大农作物太极图景观”就在这里。 额尔古纳市室韦农牧场奥洛契庄园太极图景观。李新军王智华摄 这幅令人震撼的太极图直径米、周长米,面积亩,由油菜和黑小麦套种而成,一经面世,便成为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中国太极图是全世界最完美的logo。我们这幅图不仅融入了中国农耕文化,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会根据季节不同展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无论怎么变化,终归是圆满的。”室韦农牧场负责人说。 是的,就如同呼伦贝尔人追求“绿色小康”的夙愿,无论经历多少坎坷曲折,终归会实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这是呼伦贝尔人与青山绿水的美丽约定。 呼伦贝尔人正用坚持不懈的绿色追求和绿色发展远见,诠释着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绿色生态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官方
|